
本报记者 施 钰
奎霞村俯视。 黄轶群摄
奎霞村柳姑楼墙上的“寻根奎霞”题字。 伍宏达摄
奎霞村里神气细巧的红砖古厝。 林天祝摄
兼具幽静性与艺术好意思感的奎霞村泉胜楼。 伍宏达摄
奎霞村代庵大厝大门。 马睿姗绘
要是从空中俯视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镇奎霞村,便会看见这么迷东说念主的惬心——一侧是湛蓝的海水,一侧是连栋成片的红砖古厝,其间点缀青白色的石基、结义的山花和绿色琉璃花饰,碰撞出一幅颜色光显的画卷。2023年,奎霞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墟落名录。
海风裹着海水的气味穿巷而过,沿着村中古街踱步,传统闽南红砖古厝伫立,燕尾脊勾画出私有的天空线,胭脂砖在墙壁上拼出“祯祥”寓意。而散布其间的特质古厝,则呈现着亦中亦西的包容之好意思——红砖与水泥混搭的墙体上嵌着颇具他乡风情的浮雕,罗马柱架起的门廊前刻着传承家风的楹联,红砖在窗框上拼出麦穗等图样……
奎霞村的古厝,好意思在一个“融”字。
村中的房屋交融了闽南建筑工艺与西方建筑神气,又打破传统土木砖石的局限,加多钢筋、水泥、金属、釉面砖等建筑材料。
泉州市传统建筑名匠杨育鑫先容,奎霞村中的古厝在平面布局上一般呈长方形、“凹”字形或“回”字形。其中,较为常见的“凹”字形楼体即在主楼前两侧增建凸出的翼楼,平面上与闽南民居“三合院”如出一辙。建筑辩论上,则多领受罗马柱、罗马窗,前廊使用水泥廊柱,屋酌夺为缓慢四面坡屋顶,有的屋顶平台上还会建六角亭或方亭。在房屋装潢上,古厝既保留了传统的木雕、砖雕、石雕、灰塑、堆剪等工艺,又加多具有东南亚地区作风的斑纹、图案等。
“村里常住东说念主口3200多东说念主,侨属占九成。”奎霞村党总支布告林瑞球先容,在国外发展的侨亲们不忘桑梓,数百年间,常有东说念主会返乡建屋,以寄游子挂家之情。奎霞村的中心区域现存特质古厝447座,可追念历史端倪200多年,为商量闽南侨乡民居建筑提供了什物质量。
奎霞村内的绍东楼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。房屋分东西两座:西座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,通体青灰,走近细看,水泥廊柱上还有零零碎散的白色颗粒。“咱们叫它‘洗壳灰’,由土产货海蛎壳捣碎,混杂水泥而成,抹在房屋柱子外立面上,起到调色装潢作用。”触摸着纹理、颜色一经明晰可见的外墙,林瑞球慨叹,“这便是中西建筑材料交融的一个典型代表。”
感受亦中亦西之好意思,还不错昂首不雅赏那些赠给在楼房屋顶的犬子墙。“每栋房屋犬子墙神气齐不同,它们就像屋子的柬帖,展现着整栋建筑的细巧工艺、特地建材。”林瑞球说,犬子墙的图样上,能见到鲤鱼、孔雀、狮子等,也能见到阿拉伯数字标示的开拓年份,还常能寻见热带生果、老鹰等图案。
奎霞村中建筑的底蕴,深藏于一个“情”字。
古厝的称呼频频大有隆重。“慰萱楼”是房东专为改善母亲居住环境而建,“柳姑楼”是房东为顾忌祖母而定名……一栋栋造型细巧的楼房,见证着在外游子向海而生的拼搏发展,也承载着对家乡的迷恋与回来。
林瑞球先容,频年来,奎霞村积极保护修缮村内的古建侨厝,网罗老像片、老故事、老物件,于2024年建成奎霞乡愁回来展览馆,留下侨亲们的乡愁回来。同期,通过租出托管、引诱侨青返乡等阵势,作念好古建侨厝保护和讹诈责任。
村民林志荣在几年前从国外回到奎霞村,整修爷爷在1967年开拓的房屋,将其改酿成“海口厝茶社”,鼎新推出交融乡土风采的茶饮、咖啡等居品。
“庭前凌虚豁然开,满院春风燕归来”,茶社一层门口的楹联说念出这个家眷对桑梓的迷恋。“畴昔建屋的工夫太奶奶还健在,老东说念主家最大的心愿,便是远走的孩子们总有一天能回家。”林志荣说,如今远居国外的亲一又们历久顾忌住奎霞村,不仅全力扶直家乡发展,还常带后辈返乡寻根,“家东说念主在,家就在。我守着这栋老屋,便是守着亲东说念主们与桑梓之间最蔼然的纽带。”
《 东说念主民日报 》( 2025年11月10日 12 版)赌钱赚钱app